栖鸟黄昏后。元代。何中。栖鸟黄昏后,归牛苍莽间。水明疑有月,烟淡欲无山。幽谷元非隐,高人自喜闲。徘徊不能去,莎碧更荒湾。
《雨后晚行》是元代诗人何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雨后的晚上行走,
鸟儿在黄昏后归巢,
牛群穿越苍莽的间隙。
水面的明亮仿佛有月亮,
烟雾淡薄几乎看不到山峦。
幽谷原本并非隐蔽之地,
高人们自己享受闲逸。
徘徊无法离去,
莎草覆盖着荒凉的湾岸。
诗意:
《雨后晚行》描绘了一个雨后的夜晚景象。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亲近。鸟儿归巢、牛群穿越苍莽之间,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界的安宁。水面上的明亮和淡薄的烟雾则给人以一种朦胧和神秘感。诗人提到幽谷并非隐蔽之地,高人们却能自在地享受闲逸,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心境。然而,诗人也意味深长地提到徘徊不能离去,莎草覆盖的荒凉湾岸,暗示了人们虽然向往宁静与闲适,但现实中仍有难以逃避的纷扰和束缚。
赏析:
《雨后晚行》以简洁而美丽的语言勾勒出雨后夜晚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诗中的鸟儿、牛群、水面、烟雾等意象,巧妙地传达出自然界的神奇和安宁。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清新、淡然的感受。诗的最后两句虽然带有一丝忧伤的情绪,但也反映了现实中人们难以完全摆脱纷扰的现状。整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呈现了一幅清新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活和内心自由的思考。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何中。(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