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摩挲莲叶真人图

出自宋代朱复之的《冬夜读书无油歌》,诗句共9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lái mā sā lián yè zhēn rén tú,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君不见莱公酣歌彻清晓,银蜡成堆烧不了。
又不见齐奴帐下环佳人,平生爨蜡不爨薪。
南园花蜂巧心计,祗为渠侬照珠翠。
生憎诗客太酸寒,略不分光到文字。
欲学凿壁衡,邻火夜不明。
欲学囊萤车,十月霜无萤。
人生穷达真有分,大钧高高不须问。
起来摩挲莲叶真人图,还有青藜老杖照我无。
()
君不见,成堆,不见,佳人,平生,爨薪,蜂巧,心计,渠侬照,珠翠,憎诗客,酸寒,不分,文字

《冬夜读书无油歌》是宋代朱复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冬夜读书的情景,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寓意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君不见莱公酣歌彻清晓,
银蜡成堆烧不了。
又不见齐奴帐下环佳人,
平生爨蜡不爨薪。
南园花蜂巧心计,
祗为渠侬照珠翠。
生憎诗客太酸寒,
略不分光到文字。
欲学凿壁衡,
邻火夜不明。
欲学囊萤车,
十月霜无萤。
人生穷达真有分,
大钧高高不须问。
起来摩挲莲叶真人图,
还有青藜老杖照我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首先,诗中提到了莱公酣歌,指的是古代著名诗人杜甫。莱公夜读书时,烛光如银蜡,堆积如山,但即使烧不尽也不嫌多。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于杜甫辛勤读书的赞美和敬仰。

接着,诗中提到了齐奴,指的是古代著名诗人杨炯。杨炯帐下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生平燃烧蜡烛,却从不燃烧柴薪。这里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杨炯的文学才华和他所依赖的女子的聪明才智。

诗的下半部分则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于诗人与文学的思考。南园中的花蜂巧妙地为诗人照亮了珠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渴望和对于美的追求。然而,作者对于某些诗客所写的诗词却感到不满,认为它们过于苦涩冷寒,难以分辨其中的光明和文字之美。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凿壁衡和囊萤车,这两者分别指代了古代的科学家和工艺品。凿壁衡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学者孔子,他曾希望能够凿开墙壁,以观察天象。而囊萤车则指的是古代制作的能够装载萤火虫的车子,意味着人们无法在冬天看到夏季的昆虫。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和技术的追求,以及人生中无法预见和掌握的命运和局限。

最后,诗中提到了人生的穷达和大钧,指的是命运的不同境遇和社会地位。作者认为人生的穷达是注定的,不需要过多地追问。他呼唤读者起来,摩挲莲叶上的真人图画,再看看《冬夜读书无油歌》的中文译文如下:

君不见莱公酣歌彻清晓,
你可曾见过莱公在清晨酣畅地歌唱,
银蜡成堆烧不了。
蜡烛如同堆积的银蜡一样多,无法燃尽。
又不见齐奴帐下环佳人,
还有没有看到齐奴帐下环绕的美丽女子,
平生爨蜡不爨薪。
她一生燃烧蜡烛却不燃烧柴薪。
南园花蜂巧心计,
南园的花朵和蜜蜂用巧妙的心思,
祗为渠侬照珠翠。
只为了给那位令人倾心的人照亮珠宝和翡翠。
生憎诗客太酸寒,
遗憾的是,有些诗人的诗作过于刻意冷峭,
略不分光到文字。
稍有些不分辨其中的光明和文字之美。
欲学凿壁衡,
想学习凿壁观天的孔子,
邻火夜不明。
但隔壁的火光在夜晚并不明亮。
欲学囊萤车,
想学习装萤火虫的车子,
十月霜无萤。
然而十月的霜冻中并没有萤火虫。
人生穷达真有分,
人生的贫富地位真的有着不同的差别,
大钧高高不须问。
大的天平高高悬起,无需多问。
起来摩挲莲叶真人图,
起来触摸莲叶上的真人图像,
还有青藜老杖照我无。
还有青藜和老杖照亮我无知的地方。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读书的场景,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和思考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了莱公和齐奴这两位古代诗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示了对于文学才华和智慧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于一些诗人作品的不满,认为它们过于冷峭和晦涩,难以领悟其中的美妙之处。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凿壁衡和囊萤车的比喻,探讨了学问和技术的追求,以及命运和局限的无法预测。最后,作者呼唤读者起来,摩挲莲叶上的真人图,寓意着通过思考和阅读,可以启迪人的智慧,超越自身的无知。整首诗以夜晚读书为背景,通过多重意象和对比,揭示了作者对于知识追求和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于文学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