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政不得加。宋代。郑樵。八荒有礼乐,涂民以耳目。五政不得加,七赋不能育。古今贵天常,最厌彼婴犊。嗟哉生不辰,沾顶滋觳觫。
诗词:《涤愫》
作者:郑樵(宋代)
涤愫,即洗涤忧愁之意。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八荒有礼乐,
涂民以耳目。
五政不得加,
七赋不能育。
古今贵天常,
最厌彼婴犊。
嗟哉生不辰,
沾顶滋觳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现实社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八荒有礼乐,涂民以耳目"。八荒指天下,礼乐是指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仪式,而"涂民以耳目"则意味着统治者滥用礼乐来迷惑和欺骗人民。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将精力放在真正的治理和改善人民生活上,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的繁文缛节。
接着,诗中提到"五政不得加,七赋不能育"。这里的五政指的是五种政治手段,七赋则是指七种赋税。作者认为,这些政治手段和赋税制度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无法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益处,反而成为社会负担和束缚。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厌恶和对整体形势的忧虑。他提到"古今贵天常",意味着古代和现代的统治者都应该遵循天经地义的原则来治理,而不是追求个人私利或权力欲望。作者最后嗟叹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合时宜的年代,沾顶滋觳觫,表达出他对时代局势的无奈和痛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时代政治、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时代变迁的忧虑之情。它呼吁统治者应该以天常之道来治理国家,关注人民的福祉,而不是沉迷于权力和虚华的表象。这首诗词在揭示社会弊端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郑樵。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