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亦行深。宋代。张环。往问维摩疾,来探般若心。本源虽自在,因地亦行深。洒落溪山色,苍凉竹树阴。宦途如磨蚁,何日重登临。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宋代诗人张环所作。这首诗主题是送别一位名叫梵才的上人归天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梵才追求佛法修行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己的人生境遇的忧虑。
中文译文:
前往询问维摩疾,返回探寻般若心。
本源虽然自由自在,因地亦行得更深。
洒落在溪山的景色中,苍凉的竹树投下阴影。
人生旅程就像磨蚁一样,何时能再次登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佛法修行的崇敬之情。梵才是一个上人,他追求着维摩疾和般若心。维摩疾是佛教中对心灵的探索,般若心则是对事物本质的了解。诗人赞叹梵才在这些方面的追求,认为他的修行不仅让自己找到了源头,也增加了对人世间的认知。
诗中描绘了洒落在溪山的景色,以及苍凉竹树投下的阴影,传递出一种宁静、幽寂的感觉。这与佛法修行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的境地相呼应。
然而,诗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担忧和迷惘。诗人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磨蚁,强调了漫长而困难的人生旅程。他不禁询问何时可以再次登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人生意义的疑问。
整首诗通过对梵才修行的赞叹,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忧虑,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追求灵性解脱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与内心情感呼应,烘托出一种静默、苍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