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曾知贾谊贤

出自宋代姚辟的《挽老苏先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uān shì céng zhī jiǎ yì xi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持笔游从已五年,忽嗟精魄去茫然。
茂陵未访相如藁,宣室曾知贾谊贤
薤露有歌凄晓月,绛纱无主蔽寒烟。
平生事业文公志,应试乡人白玉镌。
()
持笔:执笔,执笔为文。
精魄茫然:(副)①完全不知道或不知所措的样子:他读完信,~许久,不能道一语。[近]怅然。②失意的样子:~若失。
相如宣室薤露晓月主蔽寒烟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事业:1.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2.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3.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4.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乡人:乡人xiāngrén∶乡下的老百姓乡人起得很早∶同村同乡的人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诗词的中文译文:

《挽老苏先生》

掌握笔杆追随先生游历已有五载,
突然之间哀叹魂魄飞散茫然无措。
我尚未拜访过相如的墓地,
帝王宣室倒是知晓贾谊的才智。
夜间寒露中有歌声,凄凉的月光照耀,
红色丝绸无主遮挡寒冷的烟雾。
一生追求的事业就像文公志向一般,
应试的乡人对我使用白玉镌刻而赞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姚辟所作,是一首悼念苏洵的挽歌。苏洵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苏轼的父亲,此诗表达了对苏洵逝世的悼念之情。

诗人自述自己已经五年跟随苏洵学习,一直以来都心存惋惜,未曾亲自去拜访过相如的墓地(相如是楚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但对于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的才智却有所了解。夜晚薤露中传来凄凉的歌声,寂寞的月光照耀着一片红色的丝绸,没有主人来挡住凛冽的寒烟。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事业比作文公志,平时与乡人交往之时,白玉镌刻所写的文字被大家所称赞。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苏洵的深深怀念之情,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追思之意,也以此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人生追求和才智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突显了对苏洵的悼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姚辟

润州金坛人,字子张。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授项城令,调通州通判,所至有声。究心六经,与苏洵同修《太常因革礼》。...

姚辟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