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梧桐夜雨旁

出自宋代徐介轩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òu zài wú tóng yè yǔ pá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灏气行秋万宇凉,玄姑新敕办衣裳。
林为机杼织无迹,月当膏油缉易长。
谓尔索裘虽有日,到头无褐可禁霜。
工夫只有琵琶索,又在梧桐夜雨旁
()
衣裳:(口)(名)衣服。
机杼:1.指织机。杼,织梭。2.指织机的声音。3.指纺织。4.犹机棙。机关。5.引申为事情的关键。6.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
无迹虽有工夫:指闲暇时间。
只有:(连)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跟“才”呼应):~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任务完成。
琵琶:pípá的又音。义同“琵琶pípá”。
夜雨

《桐》

灏气行秋万宇凉,
玄姑新敕办衣裳。
林为机杼织无迹,
月当膏油缉易长。

谓尔索裘虽有日,
到头无褐可禁霜。
工夫只有琵琶索,
又在梧桐夜雨旁。

中文译文:

灿烂的秋天,气息渐行千里,世间万物渐渐凉爽,
神秘的仙女又下旨命办理衣裳。
梧桐树像机织般不留痕迹,
皎洁的月光涂抹如膏油,缝合不易消退。

虽然你的皮裘以索取而来,但再多会有何用,
寒霜到头来,无法阻挡。
唯有琵琶上的娴熟技艺可得唤起乐响,
又在梧桐树下的夜雨中响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梧桐传说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人以婉转的辞章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凉爽而宁静的氛围。梧桐被比作机织,不留痕迹地织出了租界的衣裳。月光如膏油一般滋润衣裳,使其寿命变长。诗人通过这些比喻,表达了对自己文人身份和自己艺术追求的思考。虽然皮裘可以用来抵御寒霜,然而长久以来,却无法阻挡岁月的冲刷。唯有音乐才能保持永恒,琵琶的音符穿透时光,伴随着夜雨响起,变动中蕴含着恒久的美。

整首诗以婉约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满足。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艺术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自身境遇和文化使命的思考,发人深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介轩

...

徐介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