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用得。明代。释宗演。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收者易,见者难。见者易,用则难。见得用得,二无两般。閒把一枝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
诗词:《颂古二十四首》
摩尼珠,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收者易,见者难。
见者易,用则难。
见得用得,二无两般。
閒把一枝归去笛,
夜深吹过汨罗湾。
中文译文:
摩尼珠,人们不认识它,
如来佛里亲自收起来。
收藏者易,见到者难。
见到者易,使用却难。
见到并且使用,相互不可分割。
闲暇时吹响这枝笛,
深夜里它飘过汨罗湾。
诗意:
这首诗词是释宗演创作的一首颂古诗,表达了摩尼珠的珍贵与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使用存在的困难之间的关系。
摩尼珠是佛教中一种珍贵的宝物,它被认为是如来佛自己亲自收藏起来的。虽然它很珍贵,但是大部分的人们却不认识它,甚至见到它也很困难。即使有人能够见到它,但要使用它却并不容易。
诗中作者使用了押韵的手法,加深了诗意的表达。最后两句表达了闲暇时吹奏摩尼珠的笛声,将它的神秘与美妙传递给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摩尼珠这一象征性的宝物,传递了一种珍贵与困难共存的理念。无论是在佛教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珍贵的事物都不是轻易可以获得与使用的。诗词通过简明的表达,引发人们对珍贵与人生的思考。
此外,诗词运用了描写细致的手法,将摩尼珠的闪烁与笛声在夜晚中的飘荡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视觉与听觉上的美感。
总之,《颂古二十四首》中的这首诗词通过摩尼珠的形象,传递了一种珍贵与难得的意蕴,引发了人们对于珍贵事物及其价值的思考。
释宗演(釈宗演,Soyen 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
...
释宗演。释宗演(釈宗演,Soyen 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