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非有邻。宋代。释宗杲。二月仲春,久雨不晴。云门一劄,德非有邻。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释宗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月的仲春,久雨不晴。
云门一劄,德非有邻。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二月的仲春时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连续多日阴雨不停的感慨。其中提到了“云门一劄”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出自于云门禅寺的身份,以及对道德美好品质的追求。
赏析:
1. 时间背景:诗歌写于二月的仲春时节,是春天初渐明朗的时刻,然而连日的阴雨却使得天空仍然昏暗,这一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郁闷和无奈。
2. 意象描写:作者使用了“云门一劄”的词语,将自身的身份与禅寺联系起来。云门禅寺是中国佛教极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这里面也呼应了作者对于道德和善良品质的追求。通过劄字,表达了作者以劄文传播思想、激发人们向善的愿望。
3. 道德意蕴:诗中的“德非有邻”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价值的考量和追求。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以善良的品格和道德的行为,来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这样的心愿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关心。
总体上,《偈颂一百六十首》通过描绘春天中的雨天景象,以及对于道德价值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个人品质的思考与期望。这首诗词在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凝聚了对于社会美好的向往。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