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千里眼难以悬丝。宋代。释智愚。有三尺剑可以谒赵国,无千里眼难以悬丝。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有三尺剑可以谒赵国,
无千里眼难以悬丝。
诗意:
这首诗意味着拥有一把三尺长剑可以轻易谒见赵国的君王,而没有千里眼的人将难以保持细微之线的悬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释智愚对权力与智慧的思考。诗中的“三尺剑”象征武力,代表了实力与权力。而“谒赵国”的意指见到皇帝,意味着权势地位的追求。作者深知实力可以带来权力和地位,只需一把剑就可进入赵国见皇帝,这说明靠暴力和武力也能追求所求。而“千里眼”表示的是智慧、洞察力和远见,意味着通过智慧来实现目标的能力。作者认为,没有智慧的人将难以保持悬挂线细微之事的洞察,无法真正掌握权力的本质。
这首诗意味深长,揭示了权力和智慧之间的关系。它告诫人们不能仅仅依靠暴力和武力,而是应该通过智慧去追求真正的权力和目标。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