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胎历日烦君看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颂古一百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āng tāi lì rì fán jūn k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笾豆缠陈见圣人,莫将生死较疏亲。
汪胎历日烦君看,一岁终须有一春。
()
圣人,生死

诗词的中文译文:《颂古一百首》
豆笾缠陈见圣人,
莫将生死较疏亲。
汪胎历日烦君看,
一岁终须有一春。

诗意:这首诗词以颂扬古代圣人的睿智和人生哲理为主题。诗人通过比喻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来强调生死的不可避免以及与亲人之间的重要关系。

赏析:诗词的开头以“豆笾缠陈”形容古代圣人的智慧灼见。其中,豆笾是古代供奉祭祀时使用的器皿,传统上象征人类的温饱。陈字意指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这句话暗示古代圣人通过对生死与亲情的思考和观察,获得了深刻的见解。

接着,诗人通过“莫将生死较疏亲”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观。诗人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死看得比亲情更重要,即使面对生死,我们也不能忽视亲人的重要性。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亲情和亲人。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汪胎历日”来描绘时间的流逝。汪胎是指大海,历日则象征时间的推移。作者提醒我们,时光匆匆,一年结束总会有一次春天的到来。这里的“一岁终须有一春”表达了希望与坚持的含义,告诫人们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和困苦,都要坚守希望,因为春天的到来代表一种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人的敬仰和对人生与亲情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时间和生死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希望的坚持。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人情关怀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