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乱石龙下蛰

出自宋代释道常的《岩豅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iú yú luàn shí lóng xià zhé,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女娲补天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余乱石龙下蛰,结兹古洞神中刳。
三冬温温等氈帐,六月凛凛同冰壶。
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
()
石龙:龙形的巨石。蜥蜴的别名。植物名。即荭草。
古洞温温:柔和貌;谦和貌。润泽貌。和暖;不冷不热。
氈帐凛凛:(形)①刺骨的寒冷:~朔风。②严肃,让人敬畏的样子:~正气|威风~。
冰壶:1.装冰的玉壶。2.比喻人心光明纯洁。3.比喻月亮。
致身岩壑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寓目:看一下,过目。
尘寰:(名)尘世;人世间。
畏途:畏途wèitú[adangerousroad—aperilousundertaking]险恶可怕的路径,比喻做起来很危险和艰难的事。

诗词的中文译文:

《岩豅寺》

女娲补天天不疏,
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余乱石龙下蛰,
结兹古洞神中刳。
三冬温温等氈帐,
六月凛凛同冰壶。
致身岩壑真胜地,
寓目尘寰皆畏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岩豅寺,通过描绘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寓意,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和景色的壮丽描绘。

首先,诗中提到女娲补天,指的是中国神话中女娲用五彩石修补天空的故事。这句话传达了自然界中的力量强大且不可抗拒,即使是女娲也无法阻止大自然的力量。

接着,诗句中提到精卫填海,指的是中国神话中精卫鸟每天捡取海水填入洞庭湖的故事。这句话表达了大海的广阔和无穷。精卫填海是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但即使如此,大自然的力量依然无穷无尽。

然后,诗中提到留下了乱石,蛟龙潜伏在其下面。这表达了自然界的神秘与未知,龙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神话生物,与巨大的力量和能量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诗句描述了冬天的温暖和夏天的寒冷,巧妙地描绘了岩豅寺的环境。诗人通过使用温暖和寒冷的对比,描绘了古洞中的气温和氛围。

最后,诗人将岩豅寺描述为真正的胜地,以及眺望周围尘寰(凡人所在的世界)皆会畏惧的地方。这强调了岩豅寺的美丽和它所代表的自然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深邃的诗意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展示了岩豅寺的壮丽景观。诗人通过隐喻和形象的对比,描绘了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美丽,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微小和脆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道常

...

释道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