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洒为雨

出自宋代罗处约的《题太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dāng sǎ wèi y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三万六千顷,湖侵海内田。
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
南国吞将尽,东溟势欲连。
何当洒为雨,无处不丰年。
()
方得东溟势丰年:(名)农作物丰产的年头:瑞雪兆~。[反]荒年。

诗词中文译文:
太湖题记,广袤三万六千顷,湖水蔓延至海边。只有在山中才能获得土地,只有观赏月亮才能认识天空。南方的土地正在被吞噬,东海波浪似乎要与太湖相连。何时能洒下丰沛的雨水,让每个地方都丰收年年。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太湖为题材,展现了太湖的广袤和威力。首先,诗人描绘了太湖占据了大片的土地,湖水延伸至海边,表现出太湖的宽广和辐射力,同时也暗示了太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诗人通过“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表达了山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们通过观赏月亮来认识宇宙的智慧。在太湖附近的山区,人们才能得到可耕种的土地,这意味着山地对于土地的重要性。而通过观赏月亮,人们才能感受到天空的广阔和壮丽,从而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与局限。

之后,诗人描述了南国的土地正在被太湖吞噬,而东海的波浪也似乎要与太湖连为一体。这表达了太湖水势之大和对周围环境的侵蚀力,同时也像征着湖泊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与交融。

最后,诗人希望能够洒下丰沛的雨水,使得每个地方都能够丰收。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期望和人们对于丰收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于水资源的渴望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的描写与联想,展示了太湖的广博和威力,反映了自然界中山地、湖泊和海洋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和自然资源的渴望和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罗处约

(960—992)益州华阳人,字思纯。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知吴县,与长洲知县王禹偁相唱酬,苏、杭间多传诵。擢著作郎、直史馆,上奏请省冗员,息经费。寻巡抚荆湖路,欲以苛察立名,所奏劾甚众。有《东观集》。...

罗处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