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钗落砚池

出自宋代陈淳祖的《重过惠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ōng chāi luò yàn ch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事笑痴儿,看山秋正宜。
三年三到寺,一度一题诗。
蜗篆避书壁,松钗落砚池
夜寒砧杵动,归思鬓先和。
()
痴儿到寺蜗篆书壁砚池:1.砚台。2.砚台中集储水的坑。
砧杵:捣衣的垫石与棒槌。

《重过惠泉》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淳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事笑痴儿,
看山秋正宜。
三年三到寺,
一度一题诗。
蜗篆避书壁,
松钗落砚池。
夜寒砧杵动,
归思鬓先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重回惠泉寺的情景和他在那里的所思所感。诗人心情舒畅,他观赏秋山的景色,觉得正是秋天最宜人的时候。他在过去三年里,每年都来到这座寺庙,每次都写下一首诗。为了避免重复,他使用了蜗篆(独特的篆刻艺术)来避免在寺庙的墙壁上题字。在他写诗的时候,他的松钗(指文房四宝之一的笔)掉入了砚池中。夜晚寒冷的时候,砧杵的声音敲击在耳中,让他回忆起归家的思念,这使他的思绪与他的白发一起悠然相和。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诗人的游历和文化修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思乡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多次重游惠泉寺的经历,展示了他对这座寺庙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他对秋山的赞美,以及在这个寺庙里写诗的乐趣。

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例如蜗篆和松钗,这些细节增添了诗词的趣味性和独特性。诗人使用蜗篆来避免重复题字,展现了他对艺术和创造性的追求。而松钗落入砚池,则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文人身份和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夜晚思念归家的情感,通过描写夜晚的寒冷和砧杵的声音,诗人的归思与他的鬓发一起和谐共鸣,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艺术的热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