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眼明犹识阵云高。宋代。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参考资料:
1、范宁 华岩,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宋辽金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第3-4页
2、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6 隋唐五代诗观止 (下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05页
据《宋诗纪事》卷二引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曹翰随太祖平定江南有功,归后戍卫禁宫,数年不得升迁一日,太宗在宫内设宴,曹翰因是武官,未得参与,于是他向太宗说道:“臣少亦学诗,亦乞应诏。”太宗笑而许之,说:“卿武人,宜以刀字为韵。曹翰拿起笔来,顷刻间便作好此诗。太宗览后,为之“恻然”下令将曹翰“骤迁数级”。
参考资料:
1、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407-408页
此诗抒写诗人自己空怀武艺韬略却投闲置散,不得建功立业的苦闷心情,跃现出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感情充沛,语出自肺腑,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对仗工整自然,用典贴切。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从青年时期写起,颇有一种自豪感,曹翰说他自己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研读《六韬》,精通兵法,一心从军为国建立战功。由于懂得军事,深知战略,故能使自己的英名与当时的一些俊杰列在一起这里的“常得”二字,写出了自信、自慰自豪的心情。此联起得自然、平实,为后面的铺叙、议论先开个好头。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承前而升华,是传诵一时的名联,这两句被写入《宋史·曹翰传》,曾受到宋太宗的赞赏。其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对仗工整精妙,浑然天成,更在于它形象地概括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深含感慨。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顶盔贯甲,驰骋沙场,英勇对敌;当国泰民安的时候,尽管官俸不高,生活贫困,但也舍不得卖掉伴随自己杀敌立功的宝刀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说,在战时需要武器,在和平时也不能丢掉武器,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对不卖宝刀加以深化,写眼下自身状况,论武艺,自己虽然步入晚年,但身体依然强健,臂力过人,刀马娴熟,尚觉铁弓弓力太软,不足以用论韬略,自己深通阵法,胸藏兵机,善于攻防。据《宋史·本传》所载,曹翰几次率兵征讨,多获胜利,立了不少战功。可见这一联所写并非夸大之辞,基本上符合他的自身实际,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以委婉之辞,倾诉心曲,怨而不怒。曹翰所历三朝,为一代名将在这金风萧瑟,“沙场秋点兵”的时刻里,作者不能身赴边陲,征讨对敌,而在宫中参加内宴,只能低头看自己旧战袍上的“盘花”,所以产生惭愧之感。这里的羞”字用得很准确,它生动地表现了将军本色和老人的拳拳爱国之情,太宗为之“恻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此诗塑造了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语出肺腑、感情充沛,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
参考资料:
1、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407-408页
曹翰(924年—992年),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初年名将。曹翰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从征高平与瓦桥关。转仕北宋后,又从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年),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督运军饷供应入蜀大军,先后参预镇压全师雄及吕翰领导的叛乱。开宝年间,主持塞河有成绩。又参与平南唐,攻克江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太宗灭北汉,旋从攻契丹。次年,为幽州行营都部署。以私市兵顺,流锢登州。雍熙年间,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淳化三年(992年),曹翰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毅。...
曹翰。曹翰(924年—992年),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初年名将。曹翰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从征高平与瓦桥关。转仕北宋后,又从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年),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督运军饷供应入蜀大军,先后参预镇压全师雄及吕翰领导的叛乱。开宝年间,主持塞河有成绩。又参与平南唐,攻克江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太宗灭北汉,旋从攻契丹。次年,为幽州行营都部署。以私市兵顺,流锢登州。雍熙年间,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淳化三年(992年),曹翰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