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栖止但依僧

出自清代余楍的《中秋后一日曾青藜寓斋燕集》,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zhōng qī zhǐ dàn yī s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昨宵对月今宵雨,两日阴晴不可凭。
客里招邀常赖友,山中栖止但依僧
才高何必愁贫贱,时至无烦感废兴。
几度浪浪檐际水,随风飘洒湿孤灯。
()
今宵:1.今夜。2.歌曲名。
阴晴:指向阳和背阴。比喻得志和失意。
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栖止:1.寄居;停留。2.指寄居停留的地方。
贫贱:(形)贫穷而社会地位低下:~不移|~之交。[反]富贵。
时至无烦感废兴浪浪檐际飘洒:〈形〉(姿态)自然;不呆板。
孤灯: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

《中秋后一日曾青藜寓斋燕集》是清代余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秋过后的第二天,昨晚是对着明月,今晚则是迎来了雨。两天的天气变幻无常,不可准确预测。在客人来访时,我常常依赖朋友们的邀请。在山中,我只依靠寺庙中的僧人作为栖身之所。我拥有才华,何必担忧贫穷和低微的地位。时光流转到现在,我没有烦恼,也没有感到废兴。曾几何时,屋檐上的雨水多次泛滥,随着风飘洒湿了孤灯。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余楍对生活的一种豁达和淡泊态度。诗中,作者以中秋为切入点,通过对昨晚月亮和今晚雨水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他表示在客人来访时常常依赖友人的邀请,而在山中则只依靠僧人的庇护,抒发了对友情和宗教信仰的依赖之情。作者认为自己拥有才华,不应为贫穷和地位担忧,而且他对现状并不感到烦恼,也没有失去兴致。最后,通过描绘屋檐上泛滥的雨水,以及风吹湿了孤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看法,以及对友情、信仰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它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和对逆境的接受,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