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腹不饱饱他人。宋代。赵汝鐩。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
《耕织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汝鐩。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催促农民劳作,田野里忙碌的农人们忙着耕种,他们用犁耙辛勤地劳作,牛背上滴下了血。田地已经种植得满满的,又在耕作和松土,期待着久违的雨水,车声响起。早晨到晚上,农人们忙碌地巡视着田地,香甜的麦穗低垂着迎接秋天的到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农民们终于收获了丰收的喜悦,壮健的男子和健康的妇女争相扫仓。然而,官府却索取了私人的财物,只留下些许残渣。我饥肠辘辘,而他人却吃得饱饱的,整天在茅草的屋檐下忧心忡忡地挨饿而死。
诗意:
《耕织叹》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作辛苦和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诗中首先描述了春天农忙的景象,农民们劳作的辛苦和付出的血汗。接着,诗人叙述了农民们期待雨水的渴望和对收成的期盼。然而,诗人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官府索取私财,让农民们陷入困境,自己却饥饿挨饿。
赏析:
《耕织叹》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社会的不公现象,展现了作者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愤慨之情。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农田生活的意象,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对收成的期待。通过对农民辛劳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的敬重和同情。诗人还通过描述官府索取私财、农民饥饿的情节,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农民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情感丰富的描写,使读者对农民的辛苦和社会的不公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