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儒犹骂嗔。宋代。张镃。圣道由书传,秉畀火于秦。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
《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道由书传,
秉弼火于秦。
汉兴反秦暴,
见儒犹骂嗔。
董子惟有志,
耿耿谁与陈。
使时三策行,
焉老诸侯宾。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思考,表达了对圣道的推崇和对儒学的批判。作者认为圣人的道德准则是通过书籍传承下来的,而秦朝则以暴力统治为主,与圣道相悖。汉朝兴起后,反对秦朝的暴政,但仍有人对儒学持有批评态度。只有像董子那样有志向的人,才能保持坚定的信念。然而,这种志向常常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作者希望能够在此时代实现自己的理想,并成为受到各诸侯国尊敬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时期的一些社会和政治现象。作者对圣道的推崇与秦朝的暴政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于儒家思想的坚持。诗中提到了董子,董仲舒是汉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结合,对于当时的政治状况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以董子为楷模,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正有志向的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整首诗词用意简洁,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于儒学的关注和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担忧。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这首诗词在形式上属于杂兴,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字句工整,意境清晰。通过简练的语言,作者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有所思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