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忌相如功。宋代。张镃。小器酌升斗,渠宁同釜钟。心公德始宏,一介称能容。将军见保卑,偏忌相如功。卓哉全璧贤,怀才肯争锋。悔过犹可称,服善交情终。
《杂兴》是一首宋代张镃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小器酌升斗,渠宁同釜钟。
心公德始宏,一介称能容。
将军见保卑,偏忌相如功。
卓哉全璧贤,怀才肯争锋。
悔过犹可称,服善交情终。
译文:
小器酌满升斗,渠宁与大钟同鸣。
心怀公义德行开始显赫,一个普通人也能称得上能容纳众人。
将军见到卑微的人就偏袒,疏忽了相如的功绩。
卓然是完美的贤才,怀揣才能勇于争锋。
悔过仍然值得称赞,服从善良交往到最终。
诗意:
这首诗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物品德和行为的思考。诗中通过小器与大器、卑微与高尚、愚昧与聪慧等对比,探讨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追求道德和真理、如何与他人相处。
首先,小器酌满升斗与大钟同鸣,象征着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人物,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积极追求道德和真理,与众人一同发声。
其次,心怀公义德行的人才能显得宏大,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具备宽容之心,容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然而,将军却偏袒保持卑微的人,忽视了相如的功绩。这暗示了有时候权势之人会忽视公义和真理,只看重自己的私利。
诗中提到了卓然全璧贤,表扬了那些有才能、勇于争锋的贤才。这是对那些有志于追求卓越的人的褒奖,强调了才德兼备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提到悔过仍然值得称赞,服从善良交往到最终。这表明即使有过错误,只要能悔过并保持善良,与他人友好相处,仍然是值得赞美和尊敬的。
赏析:
《杂兴》通过对比手法,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物品德和行为的思考。诗中强调了普通人也应该有追求道德和真理的价值,同时批评了权势之人的偏袒和忽视公义。诗中对于有才能、勇于争锋的贤才给予了肯定,也强调了悔过和善良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通过对比和点题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性、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倡导。诗意深刻而含蓄,赏析时可以体味其中的深意,并思考诗中所呈现的人生哲理。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