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令唇齿地

出自宋代章甫的《即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ěn lìng chún chǐ dì,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群寇仍猖獗,城边即弃捐。
休兵虽上策,讲信竟虚传。
人事今如此,天心恐未然。
忍令唇齿地,重此染腥羶。
()
猖獗:(形)凶猛而放肆。[近]猖狂。
弃捐上策:上策shàngcè良策;可行性强的计策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上策也
人事:(名)①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②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安排。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纠纷。④事理人情:不懂~。⑤人力能做到的事:尽~。⑥人的意识的对象:他昏迷过去,~不知。
未然:(动)还没成为事实:防患于~。
唇齿:1.唇和齿的合称2.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3.议论。
腥羶

《即事》

群寇仍猖獗,
城边即弃捐。
休兵虽上策,
讲信竟虚传。
人事今如此,
天心恐未然。
忍令唇齿地,
重此染腥羶。

中文译文:
群寇依然猖獗,
城边即刻被遗弃。
停战虽然是上策,
但讲信守诺却被虚弄。
人间的事情如今如此,
上天的心意或许未明。
难以忍受嘴唇和牙齿间的接触,
再次沾染这股血腥和肮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浮躁。群寇(指叛乱的军队)依然猖獗,城边的人们却选择弃城逃亡,放弃了原本应该守护的土地。作者认为停战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上策,但当事人却无视讲信守诺的原则,虚假传达消息,使得局势更加混乱。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感到忧虑,认为人们的行为背离了天意,这种虚伪和背信弃义的行为将带来更多的灾祸和不幸。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人心浮躁的不满。通过对群寇猖獗和城边人们弃城逃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软弱。停战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上策,但作者却指出讲信守诺的原则被虚假传达所破坏,人们的行为背离了正道。诗人对此感到担忧,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虚伪和背信弃义的行为感到痛心,并强调了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