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得春旗露未干。明代。孙承宗。孤鸿几日过长安,拖得春旗露未干。应说边庭花信早,征衣初拟褪春寒。
《二月闻雁三首》是明代诗人孙承宗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鸿几日过长安,
拖得春旗露未干。
应说边庭花信早,
征衣初拟褪春寒。
诗意:
这首诗描述的是二月份时,孤雁飞越长安城的景象。诗人观察到春天的旗帜上还挂着露水未干,说明此时春天刚刚到来。诗人认为,边境的花朵应该已经开放,而他也开始计划褪去寒冷的春衣,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观察。首句以“孤鸿几日过长安”开头,通过描绘一只独自飞过长安的孤雁来表达春天的到来。接着,“拖得春旗露未干”,通过描写春旗上的露水未干,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刚刚开始的状态。第三句“应说边庭花信早”,表达了诗人对边境的花朵已经开放的期待,意味着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最后一句“征衣初拟褪春寒”,表达了诗人准备褪去厚重的冬衣,迎接春天的温暖。整首诗简短而富有意境,通过描绘春天的细节,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1563—1638)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孙承宗。(1563—1638)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