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青山

出自元代姜彧的《鹧鸪天 是岁九日陪御史中丞来游,即席赋鹧》,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ìn qīng sh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一代衣冠共胜游。
晋阳祠宇若为酬。
溪山影里联金勒,箫鼓声中倒玉舟。
苍壁秀,锦屏幽。
留连一醉也风流。
生平适脱一字能如此,不信青山
()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胜游鼓声留连:1.徘徊不忍离去。2.一再挽留。
风流:(形)①有才华的;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②指有才学而不受礼法拘束的:名士~。③有关男女间的放荡行为:~韵事。
生平:1.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一辈子:~事迹。2.一生或有生以来。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鹧鸪天》是元代姜彧的诗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代衣冠共胜游。
晋阳祠宇若为酬。
溪山影里联金勒,
箫鼓声中倒玉舟。
苍壁秀,锦屏幽。
留连一醉也风流。
生平适脱一字能如此,
不信青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姜彧陪同御史中丞游玩的情景。他们一同游览,穿着华丽的衣冠,共享胜利的荣耀。晋阳的祠堂似乎是为了迎接他们而修建的。在溪山的影子中,金色的勒石相互连接,箫和鼓的声音中,玉舟翻倒。墙壁青翠秀丽,屏风上的图案幽深美丽。留连其中,一次醉酒也显得风情万种。姜彧的才华能够在生平中只脱下一个字,就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词,这一点令人难以置信。这是在向青山表达敬意。

赏析:
《鹧鸪天》是一首以景物描写为主的诗词,通过描绘游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和谐共生。

首先,诗人描绘了游玩的场景,衣冠鲜艳的人们一同出游,彰显了他们的荣耀和成功。晋阳的祠堂仿佛是为了款待他们而修建的,显示了对他们的尊敬和庆贺。

其次,诗人通过溪山的影子、联结的金勒、箫鼓的声音和倒翻的玉舟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类艺术的交融。溪山影里的金勒连接在一起,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箫和鼓的声音中,玉舟翻倒,表达了音乐和艺术的力量。这些描写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音乐感。

最后,诗人描述了苍壁和锦屏的美丽,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结合。苍壁和锦屏都有着精致的图案和细腻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在其中留连,一次醉酒也成为一种风情。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类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赞美。姜彧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中的画面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艺术带来的美妙和激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姜彧

姜彧(1218~1293) 字文卿。本莱州莱阳人,其父姜椿与历城张荣有旧,因避战乱投奔张荣,遂举家迁往济南。姜彧聪颖好学,张荣爱其才,纳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为郎中断事官、参议官。后改知滨州,课民种桑,新桑遍野,人号“太守桑”。至元间,累官至行台御史中丞。至元五年(1268年),姜彧被拜为治书侍御史。两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饶)总管。后累官至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辞官,归故里济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存词四首,皆赖晋祠石刻以传,见清方履篯《金石萃编补》。...

姜彧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