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音遏凤箫。宋代。王淮。历数尧咨舜,羹墙舜见尧。三加徽号册,五日未央朝。庙祀瞻龙衮,韶音遏凤箫。伏蒲思往事,泪湔浙江潮。
《高宗皇帝挽词》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淮。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历数尧咨舜,
羹墙舜见尧。
三加徽号册,
五日未央朝。
庙祀瞻龙衮,
韶音遏凤箫。
伏蒲思往事,
泪湔浙江潮。
诗意:
这首诗词是表达对高宗皇帝的挽词,诗中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伟大君主尧和舜。诗人通过历数尧咨舜的方式来表达对高宗的赞美,将高宗与尧、舜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卓越地位。
诗中提到了高宗被三次加封徽号的盛况,这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和赞扬。并且描述了高宗朝廷的盛况,每天早晨五点钟就开始朝会,这表明高宗勤政爱民,日夜不停地为国家事务努力。
诗中还描绘了高宗的庙祀场景,高宗虔诚地瞻仰着祖先,龙衮是皇帝的服饰,表达了高宗为国家兴旺而努力的决心。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王淮在浙江的思乡之情。他跪在蒲草上,回忆往事,眼泪湿润了浙江的潮水。通过这两句诗,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高宗的忠诚和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敬仰和赞美之情。通过将高宗与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尧、舜相比较,赞扬他的治国才能和贡献。诗中还描绘了高宗朝廷的盛况和庙祀仪式,展示了高宗勤政爱民的形象。
最后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个人感受,通过自己的思乡之情,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使整首诗更加生动真实。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高宗的赞美,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融合了历史和个人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风貌。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王淮。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