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伦攸叙

出自宋代王柏的《畴依》,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lún yōu x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禹乃嗣兴,载平水土。
天锡九畴,彝伦攸叙
克俭克勤,不伐不矜。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
嗣兴,水土,天锡,九畴,子孙

《畴依》是宋代诗人王柏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禹乃嗣兴,载平水土。
天锡九畴,彝伦攸叙。
克俭克勤,不伐不矜。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为主题,表达了禹继承先王的事业,使水土平稳。上天赐予禹九畴土地,禹按照祖先的规范来统治。他勤俭节约,不夸耀自己,也不自负自满。他遵循祖先的法度和准则,将这些传承给后代。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禹作为一位英雄君主的崇高品质和治理原则。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奇人物,以其治水事迹而闻名。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禹继承先王的事业,使水土平稳。禹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的楷模,他的治理原则被称为"九畴",代表九个行政区域,这里被称为"天锡九畴",强调了禹治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诗词的后半部分强调了禹的品德和治理方式。他克己奉公,努力勤奋,不夸耀自己,也不自负自满。他遵循祖先的法度和准则,意味着他将传统和道德价值观传承给后代。这种"有典有则"的行为为禹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禹的崇高形象和治理原则,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追求。它强调了君主应该具备的德行和责任感,对于当时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这首诗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治世理想和对政治伦理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