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雷收气未平。宋代。虞俦。连宵骤雨喜初晴,何处残蝉不乱鸣。晚熟岂妨秔术好,秋声先傍竹梧轻。纷纷云散心安在,隐隐雷收气未平。半蔌惊魂犹未定,老农那得不懲羹。
《喜晴》
连宵骤雨喜初晴,
何处残蝉不乱鸣。
晚熟岂妨秔术好,
秋声先傍竹梧轻。
纷纷云散心安在,
隐隐雷收气未平。
半蔌惊魂犹未定,
老农那得不懲羹。
中文译文:
连续一夜的暴雨喜迎初晴,
哪里还有残存的蝉声不乱鸣。
晚稻成熟怎会妨碍稻谷的好收成,
秋天的声音先从竹林轻轻传来。
乌云纷纷散去,心灵在何处安放,
雷声隐隐收敛,空气仍未平静。
半丰收的惊恐心情尚未定下,
老农怎能不品尝到苦涩的经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作品。整首诗以描绘连宵骤雨后的初晴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喜悦和对农耕生活的深入体察。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连续一夜的暴雨过后的初晴景象,蝉声此时重新响起,表现了自然界恢复活力的景象。接着,诗人以种植秋稻的角度思考,认为晚熟的稻子并不会妨碍良好的收成。这里通过秋声傍着竹林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的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纷纷云散、隐隐雷收的描绘,表达了天空逐渐放晴,但仍有雷声未尽,气氛未完全平静的状态。半蔌惊魂犹未定一句,揭示了农民在未完全收获之前的担忧和不安。最后一句“老农那得不懲羹”表达了老农在经历种种困难后,依然要继续劳作和面对生活的坚韧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耕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喜悦以及农民的艰辛与坚韧。这种以自然和农耕为主题的诗歌,在宋代被广泛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和人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