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花冠百花香

出自宋代潘良贵的《蜡梅三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à méi huā guān bǎi huā xi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旦评人物尚雌黄,草木何妨定短长。
试问清芳谁第一,蜡梅花冠百花香
()
人物:(名)①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英雄~|风流~。②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③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雌黄:(名)①矿物。橙黄色,可制颜料。②古人常用雌黄涂改文字,故称乱改、乱说为妄下雌黄和信口雌黄。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短长:短长duǎn-cháng∶缺点和长处∶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意料不到的变故∶物品的短与长∶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
蜡梅花冠:1.花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花瓣组成。双子叶植物的花冠一般可分为合瓣花冠和离瓣花冠两大类。2.旧时妇女出嫁时戴的装饰华丽的帽子。
百花香

《蜡梅三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潘良贵。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旦评人物尚雌黄,
草木何妨定短长。
试问清芳谁第一,
蜡梅花冠百花香。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蜡梅花的赞美和欣赏。诗人以蜡梅花为主题,通过对蜡梅花的比较和评价,表达了蜡梅花独特的清香和高贵的地位。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旦评人物尚雌黄”,旦指早晨,评指评判,人物指其他花卉。雌黄是一种黄色的颜料,这里用来形容其他花卉的花色。诗人在这句表达了蜡梅花色的独特之处,暗示蜡梅花的色彩是与众不同的。

接着,诗人写道:“草木何妨定短长”,表示无论是草木花卉还是其他植物,它们的生长和形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没有绝对的长短之分。这里与前一句构成对比,强调蜡梅花短小的花朵并不影响它在花卉中的地位和价值。

然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试问清芳谁第一”,他询问谁能够与蜡梅花的清香相比拟。这里表达了蜡梅花香气的独特与卓越之处。

最后一句“蜡梅花冠百花香”为本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用“冠”来形容蜡梅花,意味着蜡梅花在百花中居于领先地位,具有最为出色的香气。蜡梅花的香气被赋予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百花之中的佼佼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蜡梅花的赞美,突出了它的独特之处和高贵的地位。诗人以蜡梅花为象征,抒发了对纯洁、高雅、独立的追求和赞美之情。蜡梅花的香气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众花的意义,使其成为文人雅士心目中的理想之花。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蜡梅花的深情赞美,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潘良贵

潘良贵(约1086—1142),字子贱(原名京,字义荣),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授秘书郎。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为太学博士,累迁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对,论何桌等人不可用,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为左(一作右)司谏,因请诛叛命者,忤时相,去职奉祠。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为左司员外郎,与宰相吕颐浩语不合,出知严州,未几又奉祠。五年,起权中书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离职奉祠。二十年,坐与李光通书,贬三官,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年五十七。...

潘良贵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