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枉教兰作佩

出自宋代郑獬的《和汪正夫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g guó wǎng jiào lán zuò pè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妖花烂漫敌清才,邺骑还惊宝玦来。
郑国枉教兰作佩,定应不识楚江梅。
()
烂漫:(形)①颜色鲜艳美丽,光彩四射的样子:山花~。[近]绚烂。②语言或行动坦率自然,一点儿也不做作:天真~。
清才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和汪正夫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郑獬。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妖艳的花朵盛开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才能的敬佩和对未知美的向往。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妖艳的花朵盛开,敌不过清廉的才情,
邺骑惊讶地返回,带回珍贵的玉佩。
可惜郑国把兰花当佩饰,却不会辨识楚江的梅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妖艳的花朵为主题,通过对花朵和才情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才能的赞美和欣赏。诗中的“妖花烂漫”描述了花朵的绚丽和美丽,与之相对的是“敌清才”,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才能的敬佩和认同。

诗中提到的“邺骑”是指来自北方的骑兵,他们被花朵的美丽所震惊,惊讶地返回并带回了珍贵的玉佩。这表明花朵的美丽不仅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也让人们愿意回到它的身边,以此为证明。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作者提到自己的祖国“郑国”将兰花当作佩饰,却无法辨识楚江的梅花。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自己的祖国对于美的认知有所局限,无法欣赏到其他地方的美景。这也展现了作者对于未知美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对清廉才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未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对于美的认知的限制。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郑獬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