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渔若严刑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yú ruò yán xí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
七弦琴:乐器名。
务感兴南门:南门nánmén朝南的城门烧其南门。——《汉书·李广苏建传》唐长安大集市的南门市南门外泥中歇。——唐·白居易《卖炭翁》
成效:(名)功效和效果:工作卓有~。[近]效果|功效。
严刑:(名)极为严厉的刑法或体罚:~拷打|~峻法。
徙木不能:1.不可能;不能够。2.〈方〉不允许,不可以、不应该、没有能力。3.〈方〉不至于。
民情:(名)①人民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等情况:熟悉~。②指人们的心情、愿望等:体恤~。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杨维桢对治理政务的思考和触发的感悟。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之道的独到见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琴、木、治理等意象为线索,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之道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单父七弦琴"。这里的"单父"是指一种七弦琴的名称,它象征着艺术和文化。作者通过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于治理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接着,诗中提到了"十金南门木"。这里的"南门木"指的是南方城门上的木头构造,它象征着治理的具体行动和政务。"十金"则是指该木构造的价值和重要性。作者立令务必行,意味着他对于治理工作的坚定决心。

然后,诗中描述了单父的成效和夜渔的严刑。这里通过夜渔的形象表达了治理工作的严厉和严谨,意味着作者对于治理的要求和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了南门能徙木,但不能徙民情。这里通过南门的形象,表达了治理的能力和限制。南门能够移动木头,但却无法改变民众的情感和情绪。这给作者以启示,他认为治理之道并非仅仅依靠技巧和手段,更需要真诚和信任。

最后,诗中以"不如拙而诚"作为结尾。这里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与其追求巧妙和技巧,不如保持朴实和真诚。作者通过这句总结,强调了治理之道的本质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琴、木、治理等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治理之道的思考和触发的感悟。同时,诗中强调了真诚和朴实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之道的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