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不堕井。唐代。李白。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邯郸的四十万军队,同一天败在了长平。
能回转命运的笔,或许为一个人的生命带来转机。
毛遂不会掉入井中,曾经辅佐过宁杀人的计划。
虚假之言误导了公子,沉迷于纺织之中打乱了慈亲的心意。
白玉像两个明亮的月亮一样,方才知道其中一块是真的宝石。
谣言如同下了一场虚假的雨,枉然成为阳台神话。
即使在梦中相随而去,也不会是襄王倾国的人。
诗意:
这首诗以琅琊王崔涣的生平事迹为背景,描述了他不幸的遭遇以及他身边人物的命运。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行为和选择,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众多人性弱点的揭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巧妙地运用对比和修辞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常。诗人将邯郸四十万军队在长平战役中的失败与崔涣的境遇进行对比,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诗中提到的毛遂、宁杀人、公子和慈亲等人物,都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弱点和选择。诗中还运用了双关、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和诗意。
这首诗词以李白独特的写作手法,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众多人性弱点的揭示。同时,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命运的反思,诗人展现了他对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追求和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整首诗词意蕴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