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路三山远。宋代。文同。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词表达了仁宗皇帝对自己执政过程中所经历的辛劳和忧虑的感慨和思考。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政殿咨丞弼,
In the political hall, I consult with wise ministers,
经筵引俊髦。
Discussing state affairs with talented officials.
未尝耽逸乐,
Never indulging in leisure and pleasure,
终是过焦劳。
Yet I still end up exhausted and worn out.
归路三山远,
The road back home is far, with three mountains in between,
遗台万古高。
Leaving behind a towering leg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小臣无分去,
As a humble minister, I have no say in my departure,
定拥堕髯号。
Fate pulls me away, leaving me with a long beard in sorrow.
这首诗词通过皇帝的视角,表达了他在执政过程中的辛劳和忧虑。首先,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描述了皇帝与贤明的大臣们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的情景,展现了皇帝的勤政精神和对国家的关注。
接着,诗中提到皇帝未曾耽溺于逸乐,而是一直过着焦劳的生活。这表明皇帝在执政期间始终专注于国家政务,没有放松过自己,因此身心俱疲。
然后,诗中描述了回宫的路途遥远,有三座山峰相隔,同时提到留下的遗台将成为万世传承的高度。这里表达了皇帝对自己执政的历史价值的思考,意味着他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对自己所留下的遗产的期待。
最后,诗中提到作为一个小臣,皇帝对自己的去留无能为力,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他以定拥堕髯号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执政过程中的艰辛和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奉献和对自己执政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皇帝的个人经历,也体现了宋代时期的政治氛围和皇帝的责任感。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