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余封禅事

出自宋代文同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yú fēng shàn sh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余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
王后聪明:(形)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力强。[近]聪慧。[反]糊涂|愚蠢。
恩波贤诏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禅。

诗词:《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文同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余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中文译文:
急于执行王后的遗愿,聪明的皇帝重新执政。
恩波涌动如海水,刑网罗织仿佛天空稀疏。
多次发布招贤诏书,却从未有过劝谏的读书。
唯独我还有未完成的封禅之事,应当为缺少舟车而感到懊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同所作,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追思和对未完成事业的遗憾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皇帝聪明复辟初登基的情景,描述了他在即位初期展现出的明智和执政能力。接着,诗人通过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皇帝的恩泽广布如海水般涌动,而刑罚则相对较少,仿佛刑网罗织得稀疏,表达了皇帝的仁慈和宽容。

诗中还提到了皇帝屡次发布搜贤诏书,表示皇帝重视选拔贤才,并鼓励人们推荐有才能的人。然而,诗句中提到皇帝却从未收到过劝谏的读书,这暗示了当时朝廷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官员们不敢直言进谏,这也是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隐晦批评。

最后,诗人写道自己还有封禅之事未完成,表达了对未能实现心愿的遗憾和懊恼。封禅是古代帝王在登基后到太庙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而诗中的缺少蒲车则象征着一种缺乏物质条件的困境,使得封禅无法顺利进行。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思念,也抒发了自己对未完成事业的遗憾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颂和对时代局限的隐晦批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未尽事宜的遗憾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