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最憎金踊跃

出自清代曾国藩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yě zuì zēng jīn yǒng yu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域中哀怨广场开,屈来而还第二回。
幻想更无天可问,牢愁宁有地能埋!秦瓜钩带何人种?社栎支离几日培?大冶最憎金踊跃,那容世界有奇材!
()
哀怨:(形)哀伤幽怨:曲调~。
广场:(名)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的场地:天安门~。
幻想:(动)以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近]妄想|理想。[反]现实。②(名)指进行上述想象后的所得:这是个美丽的~。
人种:人种rénzhǒng人类的分支,它具有能由后代遗传的并足以鉴定它为一个独特的人类类型的特征。
社栎支离:1.分散;残缺;没有条理。2.瘦弱;衰弱。
踊跃:(动)跳跃。②(形)形容争先恐后,积极热烈:~参军|~报名。
世界: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相加的总称。②全球,地球各处。
奇材:见“[[奇才]]”。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是清代曾国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域中哀怨广场开,
屈来而还第二回。
幻想更无天可问,
牢愁宁有地能埋!

秦瓜钩带何人种?
社栎支离几日培?
大冶最憎金踊跃,
那容世界有奇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曾国藩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感怀和思考。他以广场为象征,抒发了在社会中的哀愁和失落。通过回首往事,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和牺牲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却找不到答案。他用"牢愁"来形容心中的痛苦,表示这种痛苦无处安放。

在诗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地名和物象,用以象征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秦瓜钩"指的是一种农具,暗示着农民的辛勤劳作。"社栎"是指社稷树,支离的社栎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这些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痛苦。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人才浪费的感叹。作者认为在大冶这个地方,最憎恨的是那些贪图金钱的人,而不是重视有才华的人。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奇材,因为这个社会无法容纳和发掘出真正有才能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曾国藩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通过对广场、秦瓜钩、社栎等物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困境和个人挫折的感受。诗中的哀怨情绪和对未来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给人以深思。

同时,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才浪费的批判也是这首诗词的亮点之一。他对社会上一些人对金钱的追逐而忽视人才的态度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的社会无法培养和容纳真正有才能的人。这种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进步和人间真善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抒发,展示了曾国藩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他以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传达了他对社会困境和人才浪费的忧虑,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追求真正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