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无驷马高车日

出自清代李鸿章的《赴试途中有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ǎng wú sì mǎ gāo chē r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
到家征人北上:向北登上;向北去。
槐厅及第花短剑:短剑duǎnjiàn短小的剑;匕首。
笼纱重回故里:(名)故乡:荣归~。[近]故园|故土。

《赴试途中有感》是清代文人李鸿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入都门便到家,
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赴明经选,
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
人情冷暖验笼纱。
倘无驷马高车日,
誓不重回故里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李鸿章赴京赶考的心情和所面临的困境,抒发了他对人生和功名的思考。

首节写道:“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这里的“都门”指的是北京城门,意味着作者已经到达京城,因为考试而北上,而太阳已经偏西,暗示时间的紧迫。这表达了作者对考试机会的渴望和对追求功名的决心。

第二节写到:“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这里的“槐厅”指的是明经考试的考场,而“桂苑”则是指及第后的宴会场所。作者谦称自己去参加明经考试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而及第的希望仍然虚无缥缈。这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持着谦逊和怀疑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节写道:“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看法,认识到世间的恩怨情仇,人情冷暖都需要用短剑去应对,用笼纱去验证。这暗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觉悟和对人际关系的冷静观察。

最后一节写到:“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和地位的追求,他发誓如果没有驷马高车的日子,他将决不再回到故乡的马车上。这里的“驷马高车”象征着高官厚禄,而“故里车”则代表着平凡的生活。作者表示只要有机会,他将奋力追求更高的成就和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的渴望和挣扎。他对于考试和及第的希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洞察,都在诗中得到了表达。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作者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展示了李鸿章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