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涤肠人

出自唐代白珽的《续演雅十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jiàn dí cháng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草食押不芦,虽死元不死。
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
()
草食,不死,未见

诗词:《续演雅十诗》
朝代:宋代
作者:白珽
内容:草食押不芦,虽死元不死。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

中文译文:
继续演唱雅十首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白珽创作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时代价值观念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首先,诗中的“草食押不芦”意味着即使是被束缚于世俗的人,他们的本性和品质依然是无法改变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如何,他的内心和人格是无法被改变的。无论是身居高位者还是平凡的人,他们的本性和价值是相通的。

接着,诗中的“虽死元不死”表达了对精神和思想的追求。这句话指的是,即使一个人死去,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仍然可以流传下来,不会消失。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他们的思想和影响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留存于后世。

然后,诗中的“未见涤肠人,先闻弃箦子”意味着作者对于真正能够洗涤内心的人的期待。箦子是用来盛放衣物的篮子,这里用作比喻,指代一种表面的物质追求,而非内心的真正净化。作者希望能够遇见那些能够真正洗涤内心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功名利禄。

整首诗词通过对人性、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光明和真理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从内心出发,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思想,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的富裕和权力的地位。这首诗词尤其强调了内心和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超越时空的,能够永存并影响后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白珽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