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条青楼上轻

出自南北朝江总的《梅花落》,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g liǔ tiáo qīng lóu shàng qī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腊月正月早惊春。
众花未发梅花新。
可怜芬芳临玉台。
朝攀晚折还复开。
长安少年多轻薄。
两两共唱梅花落。
满酌金巵催玉柱。
落梅树下宜歌舞。
金谷万株连绮甍。
梅花密处藏娇莺。
桃李佳人欲相照。
摘叶牵花来并笑。
杨柳条青楼上轻
梅花色白雪中明。
横笛短箫凄复切。
谁知柏梁声不绝。
()
惊春,梅花,可怜,芬芳

诗词:《梅花落》

腊月正月早惊春,
众花未发梅花新。
可怜芬芳临玉台,
朝攀晚折还复开。

长安少年多轻薄,
两两共唱梅花落。
满酌金巵催玉柱,
落梅树下宜歌舞。

金谷万株连绮甍,
梅花密处藏娇莺。
桃李佳人欲相照,
摘叶牵花来并笑。

杨柳条青楼上轻,
梅花色白雪中明。
横笛短箫凄复切,
谁知柏梁声不绝。

中文译文:

腊月和正月早晨惊动了春天,
其他花朵还未开放,只有梅花新鲜。
可怜的芬芳在玉台前展示,
早晨攀摘,傍晚摘下,又会再次开放。

长安的年轻人多轻浮,
两个人一起唱着梅花落。
满满的酒杯催促玉柱(指美人),
落在梅树下,适合歌舞。

金谷里万株梅花连绵如帷幕,
梅花的密处藏着娇媚的黄莺。
桃李花和美人相互辉映,
摘下叶子,牵着花朵一起欢笑。

杨柳的枝条在青楼上轻轻摇曳,
梅花的色彩在白雪中格外明亮。
横笛和短箫的声音凄凉而动人,
谁知道柏梁的声音不曾停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代时期的冬季景色,以及梅花的美丽和坚韧精神。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能够绽放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诗的开头描述了腊月和正月初春的景象,梅花作为一种早开的花卉,在其他花朵尚未绽放时就已经新鲜盛开,引起了人们的惊叹和赞美。

诗中提到了长安的年轻人,他们轻浮的态度和行为与梅花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在一起唱着梅花落,可以理解为他们对梅花美丽而短暂的存在表示珍惜,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对梅花的赞美和歌颂。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金谷中梅花的景象,梅花隐匿在花树的密处,引来了娇媚的黄莺。诗人将梅花与桃李花和佳人相对照,展现了梅花的高雅和纯洁。最后,诗中提到了杨柳和梅花的对比,杨柳轻盈而动人,而梅花在白雪中显得格外明亮,暗示了梅花的坚强和独特之处。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坚韧和独特之处。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坚强和不畏艰难的品质。诗中还融入了对青年轻浮态度的批评,与梅花的坚韧形成了鲜明对比。整首诗以梅花为载体,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与其他元素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梅花的魅力和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它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比,传达了梅花的美丽、坚韧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词以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让人们在赏析中感受到了梅花的娇美与坚韧,并对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产生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江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