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看秀色无多艳

出自宋代石耆翁的《鹧鸪天》,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 kàn xiù sè wú duō yà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借问枝头昨夜春。
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潾潾。
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
借问:1.询问,打听,发问。2.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3.敬辞。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4.过问。
枝头:1.树枝上。2.比喻高位。
消息:(名)①传出或听到的有关人或事物的情况:互通~|打探~。②特指报刊、电台等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新华社~。
频看秀色:(名)美好的姿色或景色。
清香:(名)清淡的香味:~可口|~扑鼻。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销魂:(动)灵魂离开肉体,用以形容人极度兴奋、欢乐或极度悲伤、愁苦:黯然~。
人间:(名)人类社会;世间:春满~。[近]世间|人世。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春风:(名)①春天温暖轻柔的风。②比喻恩惠。③比喻笑容:~满面。
羞见瑶台:1.用玉石装饰华美的高台。2.仙人居住的地方。
月明

《鹧鸪天》是宋代石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借问枝头昨夜春,
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
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潾潾。
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
羞见瑶台破月明。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早晨,问候树枝上的鸟鸣声传到自己的家门口。诗人频繁地观察着春天的美景,但并没有看到过多鲜艳的景色,只能感受到微弱的清香,它们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山峦挺拔,水波荡漾,但村庄的南北两侧却冷冷清清,没有了生机。在人间,人们无法领悟春风的柔和面容,甚至感到羞愧,不敢直视瑶台上破碎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极简的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对人世间虚幻美景的反思。诗人以问候枝头鸟鸣的方式开篇,展现了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亲近。然而,在描绘春天的色彩和气息时,作者并未过多强调艳丽的景色,而是将重点放在微弱的清香上。这种微妙的描写方式传递出一种淡然和虚无的情感,暗示了人世间的繁华美景常常是短暂的,容易被时间抹去,只有微弱的清香留存下来。诗中的山水景观与冷清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们对春天的冷漠和无知。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羞愧和无奈,他认为人们无法真正理解春天的美丽,甚至感到害羞,不敢面对昔日瑶台上被破碎的月光,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们追求虚幻美景的批判。

整体上,《鹧鸪天》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春天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世间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虚幻美景的审视和对人们对真实美的追求的反思。这首诗词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