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寻春较晚

出自宋代张炎的《木兰花慢(舟中有怀澄江陆起潜皆山楼昔游)》,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bú shì xún chūn jiào wǎ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水痕吹杏雨,正人在、隔江船。
看燕集春芜,渔栖暗竹,湿影浮烟。
余寒尚犹恋柳,怕东风、未肯擘晴绵。
愁重迟教醉醒,梦长催得诗圆。
楼前。
笑语当年。
情款密、思留连。
记白月依弦,青天堕酒,衮衮山川。
垂髫至今在否,倚飞台、谁掷买花钱。
不是寻春较晚,都缘听得啼鹃。
()
水痕,杏雨,浮烟,东风

这首诗词是宋代张炎创作的《木兰花慢(舟中有怀澄江陆起潜皆山楼昔游)》。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水痕吹杏雨,正人在、隔江船。
看燕集春芜,渔栖暗竹,湿影浮烟。
余寒尚犹恋柳,怕东风、未肯擘晴绵。
愁重迟教醉醒,梦长催得诗圆。
楼前。笑语当年。情款密、思留连。
记白月依弦,青天堕酒,衮衮山川。
垂髫至今在否,倚飞台、谁掷买花钱。
不是寻春较晚,都缘听得啼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诗的开头描述了水面上的波纹和轻柔的春雨,表现出春天的景象。"正人在、隔江船"表明诗人身处一艘隔江而行的船上,观赏着对岸的燕子在春天的草丛中聚集。

接下来的描写展示了江边的景色,渔船停泊在青竹掩映的湖面上,映照在水中的倒影如同烟雾一般。诗人仍然留恋着冬天的寒冷,不愿意迎接春天的到来,担心东风会吹散春天的轻纱。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和思念之情。诗人感到愁绪沉重而难以散去,酒醒后仍然萦绕在心头。他的梦境长久地催促着他完成诗作。诗人站在楼前,回忆起往昔的欢笑和情谊,情意绵密,思绪久久停留。

诗的结尾提到了"白月依弦,青天堕酒,衮衮山川",形容了宏伟壮丽的山川景色。"垂髫至今在否,倚飞台、谁掷买花钱"表达了对年少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诗人提到了寻春的晚来,并解释说这是因为听到了啼鹃的声音。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天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过去时光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描写,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景和抒情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