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说解孤愤。宋代。李曾伯。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凭谁与问。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铜_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摸鱼儿(和陈次贾仲宣楼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摸鱼儿(和陈次贾仲宣楼韵)
对楼头、欠招欢伯,
和风吹老芳讯。
凭阑面面蒲萄绿,
依约碧岑才寸。
无尽兴。纵燃竹烹泉,
亦自清肠吻。
凭谁与问。旧城郭何如,
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_路,极目长安甚近。
当时宾主相信。
翩翩公子登高赋,
局面还思著紧。
乘暇整。
谩课柳评花,
援镜搔蓬鬓。
江平浪稳。
怅我有兰舟,
何人共楫,
毋作孔明恨。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一幅楼头对景的画面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人站在楼头,迎着和风,感受着芬芳的气息。他凭栏而立,眼前是一片蒲萄蔓延的绿色,碧绿的山峰依稀可见。他感到无尽的兴致和愉悦,仿佛点燃了竹子,烹煮了清泉,清新的气息滋养着他的心灵。他不禁问自己,旧的城郭如今怎样了?英雄们安在?他对这个问题感到孤独和愤慨。铜_路指向长安,他远眺着,觉得长安近在眼前。当时的宾主都相信他的判断。他想象着风华绝代的公子登上高楼,写下激昂的赋诗,局势依然紧张。他趁着闲暇时间整理思绪。他自嘲地说,自己空谈柳絮,评价花朵,拿镜子梳理着蓬松的鬓发。江面平静,波浪不惊。他感到惋惜,因为他拥有兰舟,但没有人与他一同划桨,不能成就像孔明那样的伟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绪。诗人通过对楼头景色的描绘,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时代的感慨和疑问。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境描写,如蒲萄绿、碧岑才寸、竹烹泉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视角,感受到了和风拂面、清泉涤心的愉悦。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旧城郭、英雄安在的疑问,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最后,诗人以自嘲和惋惜的口吻,揭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抒发了对于共同事业的渴望和遗憾。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楼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与时代、社会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旧时代的怀念和对当下现实的思考。整首诗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英雄事业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其意境的丰富和感情的真挚,使读者得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波动。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