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拟问平都。宋代。赵善括。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清平乐(和石次仲)》是宋代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断云漏雨。
依约西山暮。
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
此行抑有求欤。
青衣拟问平都。
万里一钩新月,
相忘常在江湖。
中文译文:
乌云散去,雨水停歇。
按照约定,西山的夜晚。
风停了,船桅高高地停驻。
不忍心带走春天。
这次离别中潜藏着什么期望呢?
穿着青衣的人打算问问都城的平安。
万里之遥,一钩新月,
我们常常在江湖中相忘。
诗意:
《清平乐(和石次仲)》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词。诗中通过描绘云散雨停、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心境。诗人不舍得告别春天的离去,同时也抱有一些期望和希望。他穿着青衣(可能指官服)的人,想问问都城的平安,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即使相隔万里,但彼此之间的情谊常常存在于江湖之间,相互之间不会忘记。
赏析:
《清平乐(和石次仲)》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等,使诗意更加深远。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最后两句诗以万里之遥、江湖为象征,表达了即使身处不同地方,彼此之间的情感仍然存在,互相不会忘记。整首诗抒发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温暖而深沉的感受。
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赵善括。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