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处应无恨。宋代。程大昌。和。取最后两阕,试追元韵。地窄,但能小举袖,不容敷舒也。每月冰轮转,常疑桂影摇。封姨特地借今宵。万水一规光景、湛寒瑶。圆处应无恨,君胡不自聊。谁家隐隐度晴箫。莫是素娥仙玉、会丛霄。
诗词:《南歌子》
朝代:宋代
作者:程大昌
中文译文:
地方狭小,但能稍稍举起袖子,不容许展开舒展。每月冰轮转,常常让人怀疑是桂树的影子在摇动。封姨特地借用今晚的时间。千万水面如镜,清冷如玉。在这个圆处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君啊,为何不自己享受呢?是哪一家隐约传来了晴天的箫声?难道是素娥仙子和丛霄仙子相会了吗?
诗意和赏析:
《南歌子》是宋代诗人程大昌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中描述了一个地方狭小的场景,但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中,人们仍能稍稍举起袖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微小的动作也被限制着。每个月冰轮转动,给人一种桂树摇曳的错觉,这种景象使人感到迷惑和惊讶。
接着,诗人提到了一个人名叫封姨(姨是封姓女子的称呼),她特意选择了这个夜晚来借用。这里的封姨可能是指一个女子,她借用了这个夜晚的时间,暗示了她有着特殊的目的或计划。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片美丽的景色,水面如镜,清冷如玉。在这个圆处,应该没有任何遗憾,然而诗人询问君子为何不自己享受这美景呢?这里的君子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他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不能好好欣赏这美景,可能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矛盾。
最后两句,诗人展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提到隐约传来的晴天箫声,可能是指有人在隐居的地方吹奏箫,这使得景色更加神秘而美好。素娥仙子和丛霄仙子是传说中的仙女,诗人想象她们在这里相会。这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和超凡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迷茫和不满。
程大昌(公元1123年─公元1195年),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学者。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为大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历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
程大昌。程大昌(公元1123年─公元1195年),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学者。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为大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历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