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额重帘何妨下

出自宋代曹勋的《清平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uì é zhòng lián hé fáng xià,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风休雨罢。
三五春寒夜。
翠额重帘何妨下
一炷非兰非麝。
红莲开遍吴宫。
华灯小试房栊。
客里愁须强遣,从来我辈情钟。
()
寒夜,翠额,重帘,开遍,客里愁,辈情钟

诗词《清平乐》是宋代曹勋所作。诗意描绘了一个清平夜晚的场景,风停雨罢,春寒夜色,帘幕垂下,烛光映照。诗中的红莲开遍吴宫、华灯小试房栊,点明了诗中的舞会场景。诗人在客中感到愁绪纷扰,但他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情感都有限,只能勉强调解内心的忧伤,因为爱情之钟从来就是绞索人心。

译文:
风停雨过,春寒之夜。
翠额的帘幕下垂,何妨呢。
一支香炷没有兰香也没有麝香。
红莲开遍吴宫。
华灯初次亮起房梁。
置身客中,情绪上愁思短暂地强行放下,
从来我们这些人的爱恋之钟。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舞会场景的夜晚。诗人运用细腻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在短短的几句诗中,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带有清新气息的翠帘和点燃的华灯,展现了一个繁华而欢乐的场景。然而,诗人却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他的愁思和忧伤,暗示了他对现实中种种限制的痛苦。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更加感人,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情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