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骨方埋

出自宋代董颖的《薄媚(第五衮遍)》,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n gǔ fāng má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机有神,征鼙一鼓,万马襟喉地。
庭喋血,诛留守,怜屈服,敛兵还,危如此。
当除祸本,重结人心,争奈竟荒迷。
战骨方埋,灵旗又指。
势连败。
柔荑携泣。
不忍相抛弃。
身在兮,心先死。
宵奔兮,兵已前围。
谋穷计尽,唳鹤啼猿,闻处分外悲。
丹穴纵近,谁容再归。
()
有神:神灵。有﹐助词。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动﹐有神韵。有精神。
襟喉喋血:(书)(动)指杀人很多,血流满地(多形容战争激烈):~鏖战。也作蹀血。
留守: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工作:~处。2.古时帝王离开京城,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称为「留守」。
屈服:(动)在外来压力下妥协让步:~投降。[近]屈从。[反]反抗。
祸本人心:(名)①指人的心地(特指善良的心地):~不古。②指众人的感情、愿望等:~所向|~涣散|~隔肚皮|大快~。
争奈战骨

这首诗词是宋代著名女词人董颖的作品《薄媚(第五衮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情景描写了一个战乱纷飞的时期,其中充满了忧虑、哀伤和无奈。

**中文译文**:
机谋妙而不测,征鼙一鼓,万马蓄势待发。庭院中鲜血四溅,屠杀掌握在守将之手,人民百姓惶恐屈服。然而,兵力暂缓,即使如此危局,当抓住根本问题,重建人心,可惜终归陷入混乱迷茫之中。战士的尸骨尚未葬于土中,战旗却已经挥舞。形势屡次败坏,婉转的苗芋带着泪水悲伤地携手,不忍分离。身陷其中,内心早已死去;深夜奔逃,敌兵已然前围。计划穷尽,唳鹤长鸣,猿猴呼号,情境之中更增添了凄怆的意味。藏身之地虽近,却无人能容身安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战乱时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的机谋神奇而不可测,彰显了当时战局的错综复杂,兵戈随时可能爆发。征鼙一鼓,万马蓄势,描绘了战场即将打响的紧张氛围。庭院中的鲜血和百姓的屈服,以及战士的牺牲,都构成了悲壮的背景。

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敛兵还,危如此”,呼唤人们认清形势的紧急性,摆脱危局的困扰。然而,尽管战争令人痛心,但民众的心思不易改变,战事的摧毁也让重建社会秩序变得困难。

诗中的“战骨方埋,灵旗又指”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循环。猿猴啼鸣,唳鹤长鸣,更增添了一种凄切的哀怨。最后两句“丹穴纵近,谁容再归”,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和安稳的渴望,却又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生动的描写、感人的画面构成了一个关于战乱的感伤之歌。

总体而言,董颖通过这首诗词,传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人心易变的困境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展示了她在女性词人中的独特视角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