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歌风断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青玉案》,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gē fēng du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转语,了无好怀。
此来偶有得,当与吾宗椿老子载酒浩歌西湖南山间,写我滞思,二公不可不入社也
平生百绕垂虹路。
看万顷、翻云去。
山淡夕晖帆影度。
菱歌风断,袜罗尘散,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
走笔犹能醉时句。
花底目成心暗许。
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筵雨。
()
转语:转告。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叠韵相转。《方言》第十:'……有音转义变而分化为不同的词的,如《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溪'﹑'谷'﹑'沟'﹑'浍'和'澜'﹑'沦'都是双声相转。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云门三转语﹑赵州三转语等。引申为解释的话。指转换话题。
无好怀有得老子:〈名〉春秋末年老聃,即李耳。古代道家主要代表人物。相传《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是李耳所作。
滞思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入社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翻云

《青玉案》是宋代张元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转眼间,一切美好的心情都已消失。此时,偶然得到的一点欢乐,应该与我尊敬的椿老子一起载酒畅歌于西湖南山之间,借以抒发我滞留的思绪。二位老先生不可不加入我们的聚会,平生百转的垂虹之路,看着万顷湖水翻腾着云彩离去。山色淡淡,夕阳下船帆的倒影飘过。菱歌的歌声消散,袜子上的尘土飞扬,总是与关心之处相连。年轻时的足迹如今已迟暮。书写的文字依然能使人陶醉其中。花下注视的目光已成为心中的暗许。旧家的春天的事情,觉醒之后便怀恨在心,命令宾客到稀疏的筵席下避雨。

诗意:
《青玉案》是一首抒发作者思念故乡和追忆往事的诗词。诗中以饱含感情和意境描绘了作者对于曾经的美好时光和亲人友情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之情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赏析:
《青玉案》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线索,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往事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西湖南山的美景,通过山色、湖水、帆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突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诗中的“菱歌风断,袜罗尘散”等描写细节,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诗中的“少年陈迹今迟暮”,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叹。诗人通过“走笔犹能醉时句”,表达了他对文字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诗的最后几句“花底目成心暗许,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筵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恨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基调,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绪和情感体验,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青玉案》作为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抒情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引发了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张元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