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啖丹荔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水调歌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xià dàn dān l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
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
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
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
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
藕花深处,尚能同载麹生无。
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
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
()
憔悴: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山泽:山林与川泽。泛指山野。
髭须:生在嘴边的短毛。
聊复脱身:摆脱或离开某事、某场合等。
水竹:水竹shuǐzhú竹子的一种phyllostachysheteroclada,有披针形叶子,长在河、湖边或灌木丛中,可编制竹席、花篮等器物
丹荔:荔枝。因色红,故称。略呈赤色的薜荔。
闲居:(动)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水调歌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元干。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
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
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
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
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
藕花深处,尚能同载麹生无。
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
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

诗词中文译文:
放浪形骸外,疲惫地行走在山野间。
倒冠落佩,我这颗心早已不再等待白髭的生长。
只是勉强摆脱束缚,却还未有时间去寻找自由和宁静,眼光高傲地转向疏远的汉朝宫廷。
在炎热的夏天品尝着红艳的荔枝,过着两个纪元的悠闲生活。
突然风吹雨打,向西湖飘去。
在莲藕花的深处,仍然能与友人一同分享着美酒,无忧无虑。
聆听着朋友谈论天上的事,泼洒在我空虚的胸怀中,醉倒在冰壶上。
终究不如凌烟阁的画像,何能与辋川美景相比。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描绘了一个放浪形骸的自由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自我陈述,表达了自己不愿受到世俗束缚的态度。他放浪形骸,身体疲惫,但内心却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倒掉了官帽,解下了佩剑,表示他不再追求权势和名利,而是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水竹、鹓鹭、西湖、藕花等景物,都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内心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诗的结尾提到了凌烟阁的画像和辋川图,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名人的向往和景色的美丽。诗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不如这些古代名人和美景,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不甘和向往。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并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进行了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而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描绘了一个放浪形骸的自由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自我陈述,表达了自己不愿受到世俗束缚的态度。他放浪形骸,身体疲惫,但内心却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倒掉了官帽,解下了佩剑,表示他不再追求权势和名利,而是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水竹、鹓鹭、西湖、藕花等景物,都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内心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诗的结尾提到了凌烟阁的画像和辋川图,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名人的向往和景色的美丽。诗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不如这些古代名人和美景,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不甘和向往。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并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进行了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而思索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张元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