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长安路

出自宋代王庭的《桃源忆故人(辰州泛舟送郭景文、周子康赴行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shì cháng ān l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催共一霎清明雨。
留得东风且住。
两岸柳汀烟坞。
未放行人去。
人如双鹄云间举。
明夜扁舟何处。
只向武陵南渡。
便是长安路
()
东风,两岸,放行,扁舟,南渡,便是

《桃源忆故人(辰州泛舟送郭景文、周子康赴行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庭(音译)。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催共一霎清明雨。
留得东风且住。
两岸柳汀烟坞。
未放行人去。
人如双鹄云间举。
明夜扁舟何处。
只向武陵南渡。
便是长安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辰州(现今湖南省漳州市)泛舟送别郭景文、周子康出行的情景。诗人在春日的清明时节,感叹时间的匆忙,同时期望停留一会儿,享受春风的美好。两岸的柳树和江边的烟雾萦绕,未放行的旅人尚未启程。人们像一对双鹄,高高举起在云间飞翔。诗人思考明天的船只将去往何方,只知道它们将驶向武陵南渡,通往长安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描写表现了春日的美景和人们的离别情绪。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旅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清明雨的突如其来,传递了时间的短暂和无法预测的变化。东风的停留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希冀。柳树和烟雾的描绘增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给人以安详的感受。

诗中的双鹄象征着旅人,它们自由自在地在云间飞翔,表达了旅行的自由和无拘束的精神。明夜扁舟的去向不确定,增加了一丝神秘感和未知的未来。最后,诗人指出只要南渡武陵,就能通往长安,这里既有地理上的意义,也有象征着远行的道路和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同时通过描绘旅行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希望和未来的向往。这首诗词既有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表达,给人以诗意盎然的美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