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疑怪

出自宋代刘一止的《夜行船》,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ūn qián yí guà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十顷疏梅开半就。
折芳条、嫩香沾袖。
今度何郎,尊前疑怪,花共那人俱瘦。
恻恻轻寒吹散酒。
高城近、怕听更漏。
可惜溪桥,月明风露,长是在人归后。
()
今度吹散:吹之使散开。犹拆散。谓消弭事端。
高城可惜:(形)值得惋惜。[近]惋惜。
月明

《夜行船》是宋代诗人刘一止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十亩稀疏的梅花开放了一半,
我折下花枝,嫩香沾湿了袖子。
这次来什么人呢?在你面前我有点奇怪,
花儿们和那个人一样瘦弱。
凄凄清寒的微风吹散了酒意,
高城靠近了,我担心听到更多的钟声。
可惜的是,溪桥上,
明亮的月光和露水,
长久地留在人们归去之后。

这首诗描述了夜晚坐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中的梅花和花枝代表着孤寂和凄凉。十亩的梅花开放了一半,稀疏落寞,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他折下的花枝沾湿了袖子,显示了他内心的悲伤和寂寞。

诗人在船上独自行驶,面对未知的归程。诗中提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诗人对他感到困惑和好奇。这个人物和花儿们一样瘦弱,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是其他同样孤寂的人。

诗中的微风吹散了酒意,显示了诗人的忧伤和无聊。高城的钟声让他感到担忧,似乎提醒他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溪桥的留恋。明亮的月光和露水在人们归去之后仍然存在,象征着离别和寂寞的持久。诗人对离别的景象产生了可惜之情。

整首诗以孤寂、凄凉和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夜晚航行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离别和寂寞的思考和体验。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对人生的苦涩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刘一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