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送秋声入小窗

出自宋代毛滂的《浣溪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ú sòng qiū shēng rù xiǎo chuā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送秋声入小窗
香迷夜色暗牙床。
小屏风掩烛花长。
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
画桥露月冷鸳鸯。
()
小窗:小窗xiǎochuāng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夜色:(名)夜晚的天色:~苍茫。
牙床:(名)①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也泛指精美的床。②即齿龈。③中医指下颌骨。
屏风:(名)放置室内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烛花:蜡烛燃烧时烛心结成的花状物。也指蜡烛的光焰。
故人:(名)①老朋友;旧日的朋友:难得风雨~来。②死去的友人:吊祭~|不少老友已成~。③(书)指前夫或前妻。
信息:(名)音信;消息:商品~。
酒醒:酒醒jiǔxǐng醉后清醒过来
残梦:谓零乱不全之梦。
凄凉:(形)①寂寞冷落;悲凉:满目~。②悲苦;悲凉:身世~|~的岁月。[近]凄惨。[反]幸福。
鸳鸯: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浣溪沙》是宋代诗人毛滂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子送来秋天的声音,穿过小窗户。
芬芳扑鼻,夜色中暗暗的床头。
小屏风掩盖住了烛花的长影。
雁儿飞过,没有带来故人的消息,
酒醒后只有残留的梦寄托着凄凉。
画桥上露水滴落,冷冷的鸳鸯相对。

诗意:
《浣溪沙》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以竹子传来的秋声、夜色中的芬芳、烛花的长影、雁的飞过、残梦的凄凉等形象描绘,展现了一种寂寥、忧伤的情绪。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

赏析:
《浣溪沙》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场景。诗中的意象生动而深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环境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首句“竹送秋声入小窗”通过竹子传来的秋声,将读者带入了秋夜的氛围中。接着描述了夜色中的床头和小屏风,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雁过故人无信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期待,以及与故人之间的隔阂。酒醒残梦寄凄凉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画桥露月冷鸳鸯”通过描写画桥上冷冷的露水和孤独的鸳鸯,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寂寥和离别的主题。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流露出一种深情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悲伤之情。

《浣溪沙》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使读者在感受到诗人内心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共鸣,引发对生命、时间和人情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毛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