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底谁见许

出自南北朝王训的《独不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í dǐ shuí jiàn xǔ,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
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谣。
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
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
()
对酒石桥:1.石造的桥。2.特指浙江省天台山的名胜石梁。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通小涧持底细腰:亦作'细?'。亦作'细要'。纤细的腰身。代指美女。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何文﹞暮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长丈余,高冠黄衣,升堂呼曰:'细腰!'细腰应诺。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法呼之,问曰:'……汝复为谁?'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后即以细腰称杵。土蜂别名。棺木合缝的木榫。

独不见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
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谣。
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
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

《独不见》是唐代王训的作品。诗人写道,太阳下山,天色渐暮,风轻轻地吹向林中。我独自对着酒杯,靠近新年的开始,在楼上吟唱。石桥横跨着小溪,竹路通往天际。我抱着自己的忧愁,却无人理会,时间的流逝让我的忧愁越来越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他在一个宜春的傍晚,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但同时也感到了无处倾诉的孤寂。他独自对着酒杯,回忆着往事,思索着未来。在宁静的环境中,他开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忧愁的积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情感,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孤独和忧愁的思考。同时,诗歌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却能深入人心,使人对于生命、孤独和忧愁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训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怀范。王暕子。幼聪警,有识量。年十六,召见文德殿,应对爽彻。补国子生,射策高第,除秘书郎。累迁秘书丞、侍中。文章为后进领袖。年二十六卒。...

王训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