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高梧夹后溪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夜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uì zhú gāo wú jiā hòu x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
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
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
劲风,危露,凄凄,知北牖,羁人

《夜蝉》是唐彦谦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感叹自己的孤寂与彷徨。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翠竹和高大的梧桐夹在小溪旁,
狂风呼啸,露水零落,雨意凄凄。
谁知北牖(北窗)的残灯阴暗,
再度把西楼的一轮低垂的月亮送去。
清晨的夜晚更长了,似乎没有停止,
远处的烟雾断续,不时传来悲鸣声。
像一个离乡的人今夜像是三岁的孩童,
躺在寒冷的被窝里等待拂晓的鸡鸣声。

这首诗词充满了孤寂和无奈的情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彷徨和困惑。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诗人抒发了对离乡之人无尽的思念和寂寞的感受。

诗词中的翠竹、高梧、后溪等自然景物有助于营造出深夜的宁静和恬静的氛围。狂风呼啸、露水飘洒、雨意凄凄等形容词的运用让诗词带有一丝凄凉和悲伤的气息。

诗词中的北牖残灯暗、西楼片月低等描写给人一种凄美而又惆怅的感觉,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失落。清夜更长、远烟寻断莫频嘶等描述加深了孤寂和无奈的氛围。

最后两句“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失望。诗人用三岁的孩童形容自己,意味着他在他乡的困惑和无助,而不整寒衾,等待拂晓的鸡鸣则表示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归属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哲思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唐彦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