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到心源净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游清凉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chén bú dào xīn yuán jì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
长廊,桃叶,心源,眼界,竹院,禅衲

《游清凉寺》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云红树路纡萦,
白云红色的树林曲折蜿蜒,
古殿长廊次第行。
古老的庙宇和长廊在前方延伸。

南望水连桃叶渡,
向南看,水与桃叶连为一体,
北来山枕石头城。
向北来,山脉抵着城墙。

一尘不到心源净,
内心没有一丝尘埃,纯净如源头,
万有俱空眼界清。
万物皆空,我的视野清澈。

竹院逢僧旧曾识,
竹院里遇到的僧人曾旧相识,
旋披禅衲为相迎。
转而穿上禅衣迎接。

这首诗词描绘了唐彦谦游曼嵩山清凉寺的情景。他描述了路上的白云红树林曲折蜿蜒,古殿和长廊依次延伸的景象。望向南方,他看到水和桃叶连为一体;往北走,山峰靠着城墙。作者认为自己内心纯净无尘,眼界清澈,视万物皆空。在竹院中,他遇到了一位旧相识的僧人,转而换上禅衣来相迎。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的平静洞悉。通过描绘清新的自然景色和表达纯净心灵的思想,唐彦谦展示了一个与尘世烦嚣和物质欲望无关的境界。他通过与僧人的相遇,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对禅宗的向往。整首诗词凭借鲜明的形象和清新的语言,将读者引入了一幅意境深远、宁静舒适的山水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唐彦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