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芙蓉映醉颜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秋日感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shàng fú róng yìng zuì y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溪上芙蓉映醉颜,悲秋宋玉鬓毛斑。
无情最恨东流水,暗逐芳年去不还。
()
悲秋: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鬓毛:鬓角的头发。两鬓上的毛发。
无情:(形)没有感情:~无义。②(动)不留情:~打击。
不还

《秋日感怀》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芳年的怀念之情。这里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溪上芙蓉映醉颜,
悲秋宋玉鬓毛斑。
无情最恨东流水,
暗逐芳年去不还。

译文:
在溪上,芙蓉花映衬我的醉态,
看到秋天悲伤,宋玉的头发斑白。
无情的东流水使我最为痛恨,
悄悄地带走了美好的年华,永不归还。

诗意和赏析:
这是一首寄托了诗人对过去年华逝去的感慨和怀念之情的诗。诗中的芙蓉花和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诗人的醉态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沉醉和留恋。而宋玉的头发斑白,则是对岁月无情的描绘,暗示诗人已经进入中年,感叹时光的流转带来的岁月无情。

诗人用“无情最恨东流水”来表达他对流逝年华的懊悔之情,暗示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挽留和追回的,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最后两句“暗逐芳年去不还”,一语双关,既指诗人心底深处悄悄流失的美好,也可以理解为时光已逝,不再回头。

整首诗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和年华的懊悔和思念之情,具有较强的个人抒情色彩,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易逝的共同感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唐彦谦朗读
()